Lifestyle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opecia Areata
出處:Int. J. Mol. Sci. 2022, 23, 1038.
原文摘要:
圓禿是一種典型的炎症性皮膚病,與各種環境的刺激有關。雖然心理壓力被認為是圓禿的主要致病觸發因素,但是嬰兒和新生兒也患有這種疾病,這表明了可能存在其他的環境因素。眾所周知,日常生活與各種炎症性疾病有關,並影響炎症性皮膚病的嚴重程度。然而,只有有限數量的研究總結了這些對圓禿的影響。在這篇綜述中,我們總結了生活方式因素對圓禿發病機制的影響,並重點關注於環境的因素,如吸煙、飲酒、睡眠、肥胖、脂肪酸和麩質攝取1。
補充說明:
圓禿是皮膚科門診中常見的自體免疫引起掉髮的疾病,頭皮毛囊會因為自身淋巴球的免疫攻擊而導致非瘢痕性掉髮,圓禿就如其名,外觀特徵就是頭皮上會有一或多處的頭髮完全掉光到可以看到光亮頭皮的圓形或不規則形斑塊。
大部分的圓禿病患只會在頭皮的毛髮小區域掉髮,過一段時間會自己長出頭髮,但是可能又會在其他地方掉髮,時好時壞反覆不定,極少數嚴重發病的圓禿不只頭髮掉落,甚至連眉毛、睫毛、陰毛等體毛也會全部掉光即所謂的宇宙禿(alopecia universalis) 。
圓禿的流行病學盛行率估計約在1~2%之間,終生罹病風險約為1.7%;一些國家,如美國約有0.7~3%人口會得到圓禿,英國約2%,墨西哥約在0.2~3.8%之間,韓國則為0.9~6.9%3。
以往認為女性較男性更容易罹患圓禿,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則顯示圓禿並沒有明確的性別差異,因為在印度或土耳其等國家,大多數圓禿病例是男性,其中得到嚴重圓禿的男女病例比值約為63%和36%4。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大約25%圓禿會發生在兒童身上,但目前已確認所有年齡層都有可能會罹患圓禿,統計結果60%的圓禿病患年齡在10~25歲之間,1~2%是2歲以下的幼童,16歲以下的青少年約21~24%,60歲以上的成年人則很少有圓禿4。
目前對圓禿的致病機制還不是很清楚,以眼前的諸多研究推論,基本上是與自體免疫反應以及一些未知的環境影響因素有關聯性;而心理壓力是被認為是導致圓禿發病的最重要誘因,有文獻研究指出2,23%的圓禿病患在發病前曾經歷過精神情緒壓力的考驗難關,但是圓禿也會發生在新生兒或嬰兒身上,所以不能單純只以心理壓力來解釋圓禿的發病機制。
究竟一些常見日常生活形態和圓禿的相關性如何呢?
1. 吸菸:有負向影響。香煙含有尼古丁和許多奇奇怪怪的化合物,吸菸會導致一些重大疾病早已不是新聞,而尼古丁也會引起發炎性的皮膚病而導致掉髮。
如果我們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吸菸和圓禿的關聯性,基本上絕大部分的文獻都會引用2020年台北榮總皮膚部發表的研究報告5,他們利用台灣的全民健保資料庫做了一個圓禿的風險研究,相對於和沒有吸菸的病患相比,有吸菸的病患罹患圓禿的風險更高,風險比值註1 (hazad ratio)為1.88。這篇研究報告也得到另一個結論,即吸菸的持續時間和數量也和圓禿罹病風險相關,吸菸超過10年少於20年,罹患圓禿的風險比值更上升到2.25;每天超過5支到15支的菸量,罹患圓禿的風險比值會上升到2.035。
2.喝酒:有正向影響。2020年台北榮總皮膚部發表的同一篇研究報告5,也同時統計分析酒精在圓禿發病機制中可能觸發的作用,他們的研究結果有點跌破一堆眼鏡,經常喝酒的台灣人罹患圓禿的風險,竟然比沒喝酒的人要低,風險比值為0.49對0.65。
酒精和皮膚疾病尤其是炎症性皮膚病的關係,其實早已有許多的研究顯示酒精會惡化異位性皮膚炎和乾癬的皮膚發炎狀態;例如懷孕期間仍然繼續喝酒會增加小兒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
或許可以解釋的原因是喝酒可以舒緩心理壓力,心理壓力沒那麼大的情況,也有效降低罹患圓禿的風險了。這點或許也說明適量喝酒可能對圓禿是有益處的,只是酒精在人體的長期作用尤其是圓禿,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才有辦法確認。
3.睡眠障礙:有負向影響。近年來有難以入眠困擾的人越來越多,2018年發表在睡眠(sleep)期刊的一篇文獻6,作者使用韓國國民健康保險服務(NHIS) 資料庫,統計分析2003-2013年在25,800名睡眠障礙和129,000名對照受測者的實驗。和對照組相比,睡眠障礙病患發生圓禿的風險明顯增加(風險比值1.651) ,尤其在0-24歲以及25-44歲的年輕族群,睡眠障礙不僅僅和圓禿密切相關(勝算比註2/odds ratio 1.913),還和一些疾病有關,包括實體器官癌(勝算比1.099) ,甲狀腺亢進葛瑞夫玆氏病(勝算比1.717) ,橋本甲狀腺炎(勝算比1.641) ,白斑(勝算比1.539) ,類風濕性關節炎(勝算比1.886) 6。
長期睡眠障礙會影響皮膚的生理並會導致皮膚乾癢,有相關研究結論指出睡眠障礙品質和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度直接相關。我們都知道人的作息會受到生理時鐘基因調節,目前有一些研究7認為皮膚的一種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 在表皮中有類似水泵的作用,可增強皮膚保濕,而這個蛋白的表現會受生理時鐘基因調控,把日夜規律節奏搞混會損壞水通道蛋白3,因而導致皮膚保濕功能障礙,也可能讓睡眠障礙加深圓禿的症狀有關7。
4.肥胖:有負向影響。肥胖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尤其是炎症性的疾病;2021年日本學者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8則證實肥胖會增加罹患圓禿的風險(勝算比1.15) ;這篇研究也提到各種遺傳和環境因素,包括飲食和圓禿的發展和惡化息息相關,高糖高脂肪高鹽低纖維的西方食物、嚴重的蛋白質缺乏症、延緩或不吃早餐、吃進大量含汞魚類都可能誘發圓禿8。另外微量元素如礦物質或維生素缺乏也可能會促進誘發圓禿,因為圓禿病患血清維生素D、鋅和葉酸濃度往往低於健康的對照組,而膳食中過多或過少的維生素A則可能會幫助圓禿的發作或進一步惡化8。
5.脂肪酸:依不同種類脂肪酸而有不同影響。脂肪酸是人體細胞膜主要結構的組成部分,負責調節細胞間相互作用中的信息傳遞。最近一些相關研究對脂肪酸在一些疾病的發病機制有了更清楚的瞭解。
我們所熟知的脂肪酸如魚油,含有豐富的EPA(二十碳四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都屬於omega-3脂肪酸;攝取含omega-3脂肪酸的魚油可降低炎症性疾病的風險;但omega-6脂肪酸在人體內會代謝為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花生四烯酸又會轉化為發炎脂質媒介物質如白三烯素B4(LTB4)和前列腺素E2(PGE2) ,長期又過量使用含omega-6脂肪酸如亞麻油酸的食物如葵花子油、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和堅果可能會引發炎症性皮膚病,心血管疾病如血栓、中風、心律不整,關節炎等。
6.麩質:有負向影響。麩質(gluten) 是一種天然存在於小麥等穀物或種子的蛋白質,主要由穀物中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交纏組成,麵包烘烤後會膨脹變大所需要的筋性,其實就是依靠麵糰內的麩質來作用。
麩質現在被認為這種蛋白質會引發對麩質過敏的人產生乳糜瀉(celiac disease),麩質並且會增強人體的過敏免疫反應,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大賣埸或超市在近幾年也都陸續為會對麩質過敏的消費者單獨設立一個販售無麩質(gluten-free)食品的區塊。
有研究報告9指出因為攝取麩質而引起乳糜瀉的病患也會併發圓禿,70.9%的病患在給予無麩質飲食後,圓禿的症狀獲得改善;文章也提到在給予無麩質飲食2個月之後,圓禿病患的頭髮、眉毛和睫毛就開始重新生長,在長達3年的試驗跟催期間沒有看到圓禿復發9。
參考資料:
- Int. J. Mol. Sci. 2022, 23, 1038.
- J. Dermatol. 2003, 30, 871–878.
- Arch Argent Pediatr 2017;115(6):e404-e411
- Acta Dermatovenerol Alp Pannonica Adriat 2011;20(4):191-8.
- Am. J. Clin. Dermatol. 2020, 21, 901–911.
- Sleep. 2018 Sep 1;41(9).
- J. Investig. Dermatol. 2014, 134, 1636–1644.
- 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21, 14, 1579–1591.
- Skin Appendage Disord. 2020, 6, 88–96.
註1:風險比值(hazard ratio) :風險比值是兩個風險率(hazard rates) 的比值。風險率是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事件數(分子)佔被試驗總體(分母)的百分比。風險比值說明了兩個相對應風險率間的差別。在醫藥領域經常使用風險比值來說明實驗組(使用施測藥物)和對照組(使用其他對照藥物、沒用藥物或給予安慰劑)間的風險差異。例如某一藥物的臨床試驗,實驗組的死亡人數是對照組的3倍,則風險比值就是3。
註2:勝算比(odds ratio) :勝算是指事件發生的比率除以事件不發生的比值(不是機率!)。維基百科舉了一個淺顯易懂的例子,如果一個人選擇一星期七天中的一天,選擇星期天的勝算比是1/6,不選擇星期天的勝算比是6/1。回溯性醫學實驗經常會以勝算比來說明例如在實驗組中發生疾病的勝算和對照組發生疾病的勝算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