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文章回顧

藥即是毒?瞭解藥品的副作用是在講什麼

藥品的副作用一般我們可以稱之為〝除了臨床治療劑量所產生的主作用適應症外,其他不在預期範圍的第二作用〞,有點太學術味道了吧?簡單來說,也就是我們使用的藥品除了治療疾病的那個效果外,如果還產生其他和治療無關的反應情形就叫副作用。更白話的說,「可以用來治療疾病之外的其他會令人不舒服的作用就叫副作用」。

例如高血壓的病患經常會使用的降血壓藥品〝康肯〞(bisoprolol fumarate/Concor)是一種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1-blocker),口服康肯透過使病患的心跳速率降低、心臟收縮力減弱等藥理作用而達到不錯的降血壓的效果,但是有一些使用康肯的病患,除了血壓下降外,有時會感覺無精打采、頭暈、下肢水腫等現象,這些除了我們要的可以降低血壓之外的其他身體反應現象(感覺無精打采、頭暈、下肢水腫)就叫做副作用。

台灣許多人只要聽到某某藥品有什麼副作用,就感覺好像天要塌下來似的,馬上認為生產這個藥品的藥廠是多麼的傷天害理,其實到目前為止,所有被使用於臨床治療疾病的藥品(包含中藥在內)都一定有副作用,藥廠研發新一代藥物的目標其實不會超過基本的兩個原則,一是希望比現有藥品有更好的療效,另外則是希望有更低的副作用發生率。

目前藥品的包裝都會附有一張仿單(package insert),也就是藥品的說明書,藥品的仿單不是藥廠想怎麼寫就可以怎麼寫那麼簡單,仿單內容都需要經過食品藥物管理署嚴格審查通過後,才能依核定內容刊載印刷,多一個字或少一個字都不行;仿單內有關副作用和使用禁忌的敘述,還會用一個紅色的框框做更明顯的標示,病患用藥前本來就應該花一些時間看一下仿單究竟寫了什麼;但是當您看到紅框內的副作用說明可千萬不要被嚇到了,因為一大堆奇奇怪怪的醫學專有名詞怎麼看也看不懂,拿在手裡的藥本來都已經要吞下去了,這時究竟要不要吃藥還真的是天人交戰。

其實副作用有百分比的問題(這個才是副作用的重點),也就是說病患使用一個藥品,有多少的機率可能會產生那一種副作用,「並不是我吃了這個藥之後就一定會跑出仿單內一堆有的沒的副作用出來」,如果一個藥品用在十個人身上,十個人都有副作用產生,那這個藥品是連上市的機會都沒有,早就在研發階段即被排除掉了;而使用禁忌(Contraindication)則是說明如果病患有仿單內敘述的情形,根本不用去管有沒有效或會不會發生副作用,那是連用都不能用的情況了,一般最常見的使用禁忌,就是病患對這個藥品主成分會過敏,當然就只能選擇其他更合適的藥品來使用了。

一般藥品的副作用都是可逆的,也就是說停藥或減少劑量,待身體把已經存在體內的藥品經由肝臟代謝或腎臟排出體外,這種讓人感覺不舒服的情況就會逐漸消失,實在不用過度反應,像感冒流鼻水吃感冒藥,有些人吃藥後會想睡覺,這是感冒藥含有治療流鼻水的非選擇性抗組織胺藥品的典型副作用,停藥後就比較不會想睡覺了。

服用藥品一定要遵從醫師或藥師的說明指示,如果萬一有預期之外的副作用產生,可直接與給藥的醫師或藥師詢問,以尋求更專業的協助。

〝藥即是毒〞這句話本身充滿了邏輯上的矛盾,如果藥品就等於是毒藥,那不就把醫療上複雜的臨床診斷和給藥治療簡化成以毒攻毒了?難怪台灣會有一堆人到現在還會相信電視購物台和無良廣播電台的唬爛,結果是造就了台灣的洗腎病患率高居全球第一的〝榮譽〞!

需要知道的是過與不及都不是正確的用藥態度,不需要吃藥但是吃了藥,就算吃維他命對身體來講也是一種不必要的負擔,反之身體不舒服一定要吃藥治療,就只因擔心可能會產生什麼副作用,就自行停藥或更改服藥方式,這些都不是健康的方式。